“云”端架橋,“智”造強匠。作為建筑業大省,湖北深入踐行“四化同步、一體推進”(建筑工業化、標準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)智能建造發展戰略,加快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,全力打造“智能建造之都”。在這一進程中,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(以下簡稱“湖北建院”)堅持“開門開放、重構重塑、共建共享”,創新打造“空中課堂”,讓職教資源直連產業前沿,為建筑業向新發展精準輸送尖兵。
破壁云端,開放融合打通“轉型之阻”
湖北建院以45個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為依托,構建“空中課堂”。這一模式打破校園與工地的物理壁壘,將真實項目場景、前沿技術操作引入教學,讓學生實時觸摸行業新脈動,為建筑業向新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在“空中課堂”,裝配式技術專業的學生通過5G直播實時觀看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建三局”)漢韻公館項目第二代裝配式造樓機現場施工,并與現場工程師就技術難點展開問答互動;智能建造專業的學生在云端進行航線及任務規劃,遠程操控項目現場無人機自動巡檢,精準檢測混凝土裂縫、鋼筋間距等質量問題,體驗“云實操”的高效與精準。有學生感嘆:“就像把工地搬進了教室,每次上課都是真聽、真看、真感受,我們跟著項目一起成長!”
數字賦能,“空中課堂”服務智能建造
“空中課堂”以數字技術為核心,通過“四實”模式,讓智能建造的新技術、新場景、新需求走進課堂,為行業向新發展培育適配人才。
實景直連,讓新崗位技能云端可學。湖北建院依托5G和物聯網智慧工地系統,課堂與在建項目進度實時同步。學生無需親臨現場,即可通過高清畫面觀摩數百公里外集控中心的智能設備操作、數字化決策過程。在漢韻公館項目中,企業導師通過云端傳授智能安全帽數據分析、深基坑監測等前沿技能,讓學生快速掌握智能建造新崗位的核心能力。
實況透視,讓高風險場景安全可見。針對大型造樓機運行、高空作業等高風險場景,學校在“空中課堂”引入無人機定向巡航技術。無人機化身“空中之眼”,將設備運轉、復雜工藝的高清畫面回傳課堂,讓“進不去、摸不著”的智能建造新場景變得清晰可學,既保障安全,又確保學生掌握行業新技術的實操邏輯。
實境模擬,讓新設備操作虛擬可練。學校基于數字孿生技術,校企協同開發“空中造樓機虛擬仿真實訓平臺”“智能建造實訓箱”等資源。學生可在虛擬環境中反復練習造樓機液壓系統操作、智能模板安裝等新設備技能,在安全高效的模擬中錘煉應對復雜工況的能力,彌補線下實操的限制。
實需驅動,讓新技術快速轉化為教學資源。“空中課堂”緊跟智能建造技術迭代,將行業新成果(如IoT監測、碳排放管理系統)轉化為數字化教材、交互式動畫。教學內容與產業新需求同步更新,確保學生畢業后能直接適配建筑業向新發展的崗位要求。
協同共育,校企共育鏈接人才落地
“空中課堂”不僅是教學模式的創新,更是校企協同培育新工匠的機制突破,讓人才培養與建筑業向新發展的節奏同頻共振。
校企共育共管,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鏈條,從制定智能建造課程標準,到開發裝配式建筑、綠色建造等新方向的教學資源,再到考核實習學生的數字化操作能力,實現人才供給與建筑業新需求的精準匹配。
學校與中建三局攜手培育“智能建造先鋒班”,校企雙導師通過“空中課堂”實時授課并聯合指導,使學生未出校門已然熟悉一線生產模式。
湖北建院畢業生憑借扎實的智能設備操作、數字化項目管理能力,成為建筑業向新發展的生力軍。他們活躍在裝配式建筑工廠、智慧工地現場,推動施工流程數字化、管理模式智能化,為湖北“智能建造之都”建設注入新活力。
智能建造專業的楊蘇旺同學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為國內外觀摩嘉賓演示5G塔吊遠程操控技術,來自不同國家的外賓紛紛駐足,對“中國建造智慧”表示由衷的贊嘆。
建筑業向新發展,人才是根基。湖北建院以“空中課堂”為橋梁,讓職教與產業同頻、課堂與前沿共振源源不斷地為行業培育“新工匠”,助力湖北建筑業在轉型升級道路上行穩致遠。(李夏、周俊恒、范朋穎)
來源:中國建設新聞網(2025年8月30日)